1. <cite id="hcj0g"></cite>

      <rp id="hcj0g"><meter id="hcj0g"><p id="hcj0g"></p></meter></rp>
      <cite id="hcj0g"></cite>
      <rp id="hcj0g"></rp>
      滾動 要聞 宏觀 證券 產經 汽車 科技 評論 原創 地產 關注 生活 快訊

      【速看料】江西省政協委員林凱建議:統籌推進江西鋰礦的綜合開發 加快鋰資源深度利用

      2023-01-17 20:04:45      來源:澎湃新聞

      在國內各鋰礦資源大省中,江西以其獨特的鋰云母獨樹一幟。近年來,依托資源優勢和產業政策,江西省鋰電產業快速發展。


      (資料圖片)

      在日前召開的江西省“兩會”中,江西省政協副秘書長、農工黨省委會專職副主任委員林凱在發言中指出,江西的鋰電產業布局雖然已初見成效,但仍然存在資源利用率低、尾礦數量大等亟待破解的突出問題,而為推動鋰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應從統籌推進鋰礦綜合開發、加強尾礦渣綜合利用等多方面著手。

      林凱在發言中指出,目前江西省鋰電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地質勘查投入不夠,鋰礦資源供應不足。目前江西省缺乏高水平地勘人才與資金密集的地勘企業,很少能夠開展500米以下的深部找礦工作,新發現的礦產地不多。隨著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的落地,原礦供應較為緊張。

      其次是新設礦山面臨諸多困境,資源整合難度較大。目前江西的礦區批建手續緩慢,新設礦山道路基礎設施不足,規模以上礦山數量比例小,礦權的權益結構比較復雜,存在礦業權持有人、實際控制人不統一等問題。

      再次是采礦選礦技術落后,資源利用率普遍較低。鋰礦開采資源利用率偏低,有的企業技術裝備落后,直接出售原礦或初加工產品,有的企業采富棄貧、大礦小開,存在資源浪費現象。

      最后是尾礦數量大,亟待開展鋰渣無害化綜合利用工作。預計今年宜春市碳酸鋰生產能力將達到40萬噸,并產生1500萬噸鋰渣。巨量的鋰渣占用企業庫容,影響企業再生產,特別是其蘊含的鉭、鉈等金屬元素會污染水質,破壞生態環境。

      為推動江西省鋰資源優勢轉化為鋰電產業發展優勢,林凱則在發言中建議:

      一要大力開展鋰礦資源勘探,全力保障鋰資源供應。加強投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進入鋰礦勘查領域,爭取實現含鋰找礦有新突破,形成區域發展優勢。加大礦業“放管服”改革力度,加快修改完善礦產資源的制度和政策。

      二要大力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優化礦區交通環境。積極推進江西省陶瓷土(含鋰)礦周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有效解決礦區環境復雜、交通不暢等問題。

      三要加強礦尾渣的綜合利用,做強做大產業鏈。目前鋰云母礦選的尾渣大部分為高純度云母,適合特種玻璃和單晶硅的生產,同時,尾渣中富含的銣、銫等元素,是制造光電管和真空管的重要材料,又是紅外技術的必需材料。為此,要開展有針對性的填空式招商,加強礦尾渣的綜合利用,推進單晶硅、特種玻璃和光電管制造等相關大型企業入駐江西。

      四要統籌推進鋰礦的綜合開發,加快鋰資源深度利用。盡快出臺指導意見,明確探、采、選、冶全過程的管控規范。協調大型鋰礦企業與重點鋰電企業開展合作,全力保障資源供應,優先滿足江西省頭部鋰電企業的生產需求。組織省內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科研攻關,加快鋰資源深度利用。

      據江西省工信廳副廳長辛清華此前介紹,2021年江西省鋰電新能源產業規模達到503.5億元。2022年以來,產業更是爆發式增長,僅1-8月產業規模就達到541.3億元,同比增長1.2倍,全年有望突破千億元大關。

      當前,江西已形成新余、宜春、贛州三大鋰電產業集群,打造了從上游鋰礦開采、中游電池材料生產和電池制造、下游新能源汽車應用的完整產業鏈。

      不僅如此,相較于國內其他鋰資源富集大省,江西對鋰電行業頭部企業的吸引力也堪稱最大。國內動力電池十強企業中已有6家落戶江西,全省億元以上在建鋰電項目達到100多個。寧德時代、比亞迪、贛鋒鋰業、國軒高科的百億級新項目都在極短的時間內落地,全省目前擁有規模以上鋰電企業188家。

      在此次江西“兩會”期間,國內動力電池廠商欣旺達制造體系負責人向松嶺作為人大代表在發言中也表示,對于鋰電企業而言,投資江西的原因首先是看重了江西的鋰電產業鏈優勢。目前江西省鋰鹽產能產量均是全國第一,負極材料、電解液、隔膜、銅箔等材料產量均在全國排名前列。此外,當地政府也對鋰電企業表示出了相當積極的態度,在資源要素、投融資政策等方面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不過值得警醒的是,伴隨著江西鋰電產業如火如荼的發展,生態環境等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就在去年年末,宜春地區的母親河錦江高安段發生了較為嚴重的重金屬鉈污染。根據宜春市政府發布的通告,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再生鉛企業江西齊勁材料有限公司和當地另一家鋰鹽企業江西永興特鋼新能源科技公司涉嫌以逃避監管方式排放含鉈污染物。

      2022年4月,江西省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督察時也指出,宜春市的鋰礦開采企業中存在含鋰長石礦超采、不規范開采情況;部分鋰長石礦分選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節能審查制度執行不到位;碳酸鋰制造行業作為“兩高”項目,節能審查未批先建問題突出;碳酸鋰制造過程中產生的大量鋰渣處理能力不足,不規范處理時有發生,鉈金屬污染防治不力。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江西要擺脫傳統資源型省份的發展困境,走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型資源開發道路,需要政府有關部門加大監管和懲治力度,例如高標準落實督查和排查問題整改,開展鋰行業環評和節能手續執行排查工作,依法處理未批先建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鋰行業現場環境管理,加強選礦尾渣、鋰渣資源化利用研究,構建涉鉈企業全鏈條閉環管理體系等。同時也需要相關企業積極配合,有所擔當和作為。

      (文章來源:澎湃新聞)

      標簽: 綜合開發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17   www.quitsmokingbayare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天下周刊網 版權所有   

      聯系我們:855 729 8@qq.com粵ICP備18023326號-5

      快三彩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