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鏈夸克團隊研究員|張舒涵 編輯|LZ
沃森生物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始的2020年初就開始了新冠疫苗開發行勸,通過與多方合作,先后布局了5款新冠疫苗研發計劃。
然而,在三年疫情“結束”的2023年初,這5款新冠疫苗中僅有1款“新冠mRNA疫苗(ARCoV)”在印尼納入上市使用,其余4款疫苗仍在研發階段。最新進展:新冠mRNA疫苗(S蛋白嵌合體)進入Ⅲ期臨床試,重組新冠病毒疫苗和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處于II期臨床試驗階段,重組新冠變異株疫苗還處于I期臨床。
(資料圖)
最殘酷的現實是,mRNA路線已有輝瑞的Comirnaty、復星醫藥的復必泰上市;重組蛋白路線,國內已有康希諾、智飛生物新冠疫苗上市。而手握5款新冠疫苗但至今仍未有相關疫苗產生收入的沃森生物,地位尷尬。
與艾博生物合作: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沃艾可欣/AWcorna”
作為中國進展最快的mRNA疫苗,沃森生物對研發投入始于2020年5月,沃森生物聯合艾博生物、軍事醫學科學院合作開發新冠mRNA疫苗(ARCoVax)“沃艾可欣/AWcorna”,研發及臨床里程碑費用共計8000萬元,由子公司玉溪沃森承接項目,冷鏈儲運條件2~8℃。
合作方艾博生物在mRNA疫苗分子設計、mRNA化學修飾以及核酸藥物靶向遞送制劑領域擁有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
彼時,國際上暫無人用mRNA疫苗獲批上市,全球研發進度最快的新冠疫苗仍處Ⅱ臨床試驗,輝瑞與Moderna的新冠mRNA疫苗處于I/II期試驗。
一個月后,沃森生物與艾博生物的mRNA疫苗(ARCoVax)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臨床試驗批準,成為中國首個獲批開展臨床試驗的新冠mRNA疫苗。
沃森生物對該疫苗作了大規模產業化準備與投入。2020年底子公司玉溪沃森負責建設的中國首個mRNA新冠疫苗生產車間開工建設,計劃投資2.8億元,一期年產能1.2億劑,預計2021年8月投產、下半年實現產品上市供貨。
2021年7月沃森生物啟動“沃艾可欣”在國內III期臨床試驗,第一針已在云南、廣西開打,接種人數為2000人。兩個月后,啟動新冠mRNA疫苗(ARCoVax)國際多中心III期臨床試驗,并于2021年11月獲得新冠mRNA疫苗《藥品生產許可證》。
2022年9月,新冠mRNA疫苗“沃艾可欣”獲得印度尼西亞緊急使用授權(EUA)。同時mRNA新冠疫苗模塊化廠房在玉溪高新區疫苗產業園建成并交付使用,項目實際投資5.2億元,年產能也由1.2億劑提升至2億劑。
2022年底,沃森生物在投資者問答平臺稱,與艾博生物合作研發的新冠mRNA疫苗“沃艾可欣”是為針對原始株研發。同時,沃森生物已授權Etana公司負責該疫苗在印尼的注冊、進口和分銷,屆時沃森將負責原液生產,根據訂單實際情況安排生產。
這款mRNA疫苗的最新進展也到此為止。
與藍鵲生物合作:新型冠狀病毒變異株mRNA疫苗(S蛋白嵌合體)“RQ3013”
2022年1月29日,沃森生物與藍鵲生物合作開展新冠病毒變異株mRNA疫苗產品開發及商業化合作,目標藥物包括包含新冠病毒原始株和/或變異株(不限于貝塔株、德爾塔株和奧密克戎株等)的單價、多價mRNA疫苗,研發及臨床里程碑費用共計1.3億元。同年2月,復旦大學加入該合作項目。
僅8個月后,三方研發的新冠病毒變異株mRNA疫苗(S蛋白嵌合體)“RQ3013”就獲批臨床試驗。2022年11月,新冠病毒變異株mRNA疫苗(S蛋白嵌合體)獲批Ⅲ期臨床試驗倫理審查,已分別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云南、廣西啟動Ⅲa期臨床試驗,并同步在云南啟動Ⅲb期臨床試驗。
在已開展的臨床試驗方案中覆蓋當前流行的主要毒株,抗原整合Alpha變異株全部突變位點及Beta變異株關鍵突變位點,其中已覆蓋Omicron變異株7個突變位點。
作為二代苗,“RQ3013”針對新冠病毒變異株設計開發,也成為中國首個進入臨床的mRNA嵌合體疫苗。
“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難產之路
沃森生物目前在研的重組新冠疫苗有三款,分別是重組新冠病毒疫苗(黑猩猩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CHO細胞)和重組新冠病毒變異株疫苗(CHO細胞)。
因為康希諾、智飛生物重組新冠疫苗早已上市,后有神州細胞自主研發的2價和4價重組新冠病毒疫苗和三葉草重組蛋白新冠候選疫苗SCB-2019,沃森生物的三款疫苗處于尷尬的位置,遲遲難以問世。
2020年1月上旬,清華大學醫學院和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教授張林琦團隊與天津醫科大學教授周東明團隊開始合作研究“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沃森生物則負責臨床試驗、產品注冊、生產以及其他商業化工作,這是沃森生物最早開始研發的新冠疫苗。
在2020年5月,該疫苗進入動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試驗階段。同年12月,沃森生物的新冠疫苗生產基地在北京大興生物醫藥產業園動工,為“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投產做準備,計劃于2021年底投產,一期產能計劃1.5億劑。截止2022年底,該生產基地仍未完工。
2021年5月,“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獲批臨床試驗,這是“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研發進度第一次出現在沃森生物披露中,也是最后一次,此后沃森生物僅在年報、投資者問答平臺對該疫苗研發進度進行披露。
又之后的2022年1月,沃森生物出資3000萬元與北京微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子公司北京微達,承接“新型冠狀病毒疫苗(黑猩猩腺病毒載體)”項目的研發,沃森生物持股60%。在沃森生物2022年半年報中,該子公司上半年虧損1.13億元。
在獲批臨床一年半后,該疫苗仍處于Ⅱ期臨床研究階段,同時,作為黑猩猩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的產業化準備項目“北京沃森創新疫苗產業園” 建設項目到2023年1月還在建設收尾過程中。
目前中國已獲批緊急使用的以腺病毒為載體的新冠病毒疫苗中,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聯合開發的新冠疫苗AZD1222也使用的是黑猩猩腺病毒載體,且兩個疫苗載體基因序列相似度高達98%,與人腺病毒載體相比,黑猩猩腺病毒載體優點是預存免疫少,具有較好的免疫持久性,且生產成本低,運輸條件要求在2-8度的環境,可保存約60天。
上海澤潤“重組新型冠狀病毒原始株及變異株疫苗(CHO細胞)”,分處Ⅱ期與Ⅰ期臨床
2020年3月,沃森生物子公司上海澤潤啟動重組新冠病毒疫苗(CHO細胞)的研發,針對新冠病毒原始株。一年后,2021年6月,該疫苗獲批進入臨床研究。
兩個月后,在該疫苗進入Ⅱ期臨床研究階段后,上海澤潤設立全資子公司北京澤潤,并以北京澤潤為主體建設“重組新冠病毒疫苗(CHO細胞)”產業化項目,計劃依托沃森生物全資子公司北京沃森在北京沃森大興疫苗產業園的2號疫苗生產車間實施產業化,計劃總投資5.2億元,設計產能約2億劑/年,預計2022年內交付運營。
同時,為應對新型冠狀病毒的變異,沃森生物在原始株疫苗基礎上,進一步開發了“重組新冠病毒變異株疫苗(CHO細胞)”,該疫苗由沃森生物、上海澤潤及北京沃森三方共同開發,并于2022年2月獲馬里衛生部臨床試驗批件,9月獲國家藥監局臨床試驗批件。
重組新冠病毒變異株疫苗(CHO細胞)是以S蛋白三聚體作為抗原,采用CpG+氫氧化鋁雙佐劑設計開發的創新型廣譜新冠疫苗,對包括Omicron株在內的主要新型冠狀病毒VOCs均具有一定的交叉中和能力。
到2022年,重組新冠病毒疫苗(CHO細胞)仍處于Ⅱ期臨床階段,重組新冠病毒變異株疫苗(CHO細胞)還處于Ⅰ期臨床階段,重組新冠病毒疫苗(CHO細胞)產業化項目最新進展暫無披露。
我們初步統計,沃森生物在新冠疫苗產品大約投入11億元左右,多點出擊搏取概率,然而在新冠疫情三年之久過程里,公司棵粒無收。而此時疫情漸行漸遠,這些所開發的產品還有價值嗎?這需要公司給公眾一個解釋,以及對結果的評估。
睿藍財訊出品
文章僅供參考 市場有風險 投資需謹慎
來源:藍籌企業評論(ID:bluechip808)
Copyright @ 2008-2017 www.quitsmokingbayare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天下周刊網 版權所有
聯系我們:855 729 8@qq.com粵ICP備18023326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