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城市2023年GDP增長目標都在5.5%以上,體現出強烈的穩增長信號,預計全國GDP目標可能設定在5%左右。動態調整首套房貸利率政策的出臺,拉開了房地產需求端刺激的序幕,未來地產發展或進入需求主導的新模式。
(資料圖片)
廖宗魁/文
新年第一周,A股迎來四連陽,成交量稍稍有所放大。上證綜指再度站上3150,
開年市場稍稍回暖,緩和了上個月的低迷情緒。不過,市場整體的氛圍還是比較猶
相對于A股資金的猶豫,近兩個月北上資金則已經開啟了瘋狂掃貨模式。自2022年11月11日至2023年1月6日,北上資金累計凈買入達1200億元。北上資金凈流入靠前的板塊主要集中在食品飲料、生物醫藥、家用電器、銀行、非銀金融和房地產,聚焦疫后經濟復蘇的板塊。年初以來,在美元大致平穩的情況下,人民幣匯率升值了約1.5%,人民幣匯率的逆勢走強也說明外資在積極看多人民幣資產。
雖然疫情防控放開后,對經濟仍存在短期擾動,但感染達峰后,經濟的動能肯定會有所恢復,北上資金正是瞄準了這一中期趨勢而大舉流入。
近期,各地市正在緊鑼密鼓的召開2023年兩會,提出了2023年的主要經濟目標和工作重心,穩增長的信號還是非常強烈的。由此我們大致可以推測即將在3月初召開的全國兩會上提出的全國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很可能在5%左右,政策的支持力度應該不會小。
1月5日,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發布通知,決定建立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動態調整機制。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和同比連續3個月均下降的城市,可階段性維持、下調或取消當地首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這是繼房地產供給端的“三支箭”之后,政策開始打出了需求端的“第一支箭”。與此同時,近日住建部部長在談及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時表示,“對購買第一套住房的,要大力支持。首付比例、首套利率該降的,都要降下來?!庇纱丝梢?,未來可能還會有進一步刺激房地產需求端的“第二支箭”、“第三支箭”。
各地市增長目標均在5.5%以上
市場對于全國兩會將制定怎樣的經濟目標關注度較高,由此可以確定政策對經濟的支撐力度。不過,從近期各城市率先召開的兩會可以大致窺測出2023年經濟目標的一些端倪。
據本刊記者不完全統計,絕大部分城市2023年GDP目標均比2022年目標有所下調,但目標都在5.5%以上。從主要的二線城市看,下調幅度大致在0.5%-1%。比如青島、長沙和鄭州2023年GDP目標分別為5.5%左右、7%左右和7%,都比2022年的目標下調0.5個百分點;武漢、廈門2023年GDP目標分別為6.5%以上、6.5%,都比2022年的目標下調1個百分點。
不過,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線城市廣州,它提出的2023年GDP目標為6%以上,比2022年的目標上調了0.5個百分點。廣州提出,在住房方面,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土地集中出讓配建政策性住房不少于10%,并強力推進中心城區城中村改造。在消費方面,推進地標性商業綜合體建設,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車、養老服務等消費,培育壯大郵輪游艇產業等新增長點。
在1月中下旬,各省份(自治區、直轄市)的兩會將密集召開,將能夠對2023年各地的目標和政策有更為清晰的藍圖。
國盛證券認為,對于2023年的政策可以樂觀點,大方向偏積極、偏寬松,將全力穩信心、穩增長、擴內需、中央加杠桿。對2023年經濟不宜悲觀,觸底回升是大方向,12月中下旬以來地鐵客運量等高頻指標已有回升跡象,指向后續經濟環比將逐步修復。
房地產需求端政策發力
2022年經濟下行壓力大,除了疫情的擾動外,地產遲遲沒有企穩也是重要的原因。狹義的房地產產值約占GDP的7%,而廣義的房地產扯動可能超過GDP的25%,房地產能否平穩健康發展,將直接關系到2023年穩增長的效果。
2022年房地產政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22年上半年,主要以各地區自主的進行需求端限制的一些松綁;第二階段是2022年三季度,主要是推出以保交樓為重心的政策;第三階段是2022年四季度,相繼出臺了針對房企流動性危機的“三支箭”政策。
從需求端來看,雖然2022年整體房貸利率也有所下降,但相對于整個房地產和經濟的下行程度,相對于其他一些國家,我們的房貸利率仍然是偏高的。
2021年下半年以來,個人住房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比高點下降了約1.3個百分點,這一下降幅度對比以往的經濟周期仍是偏低的。比如2014-2015年個人住房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從高位約下降了約2.4個百分點,2011-2012年個人住房貸款的加權平均利率從高位下調超1.4個百分點。由于本輪房地產的下行壓力是近20多年最大的,目前房貸利率的整體下調顯然是不夠的。
2022年央行也多次下調了5年期LPR,進而引導房貸利率的下行。一方面,由于LPR的下調更具有全局性的意義,受到更多內外因素的束縛;另一方面,房貸利率會依據5年期LPR存在一個波動下限。這兩方面的因素就使得整體的房貸利率下降較為有限。
鑒于此,在9月底,央行和銀保監會就階段性調整了差別化的住房信貸政策,符合條件的城市,可自主決定在2022年底前階段性維持、下調或取消當地新發放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
此次央行和銀保監會的新規出臺,則將之前的臨時性規定常態化了,也更加規范,有利于保障該政策的中長期效果。中信證券認為,此次新規還設定了未來政策退出的路徑。政策退出的條件是該區域連續三個月房價環比和同比均上漲(這一門檻是比較高的),這就保證了進入利率自主決定的城市,優惠窗口保持的時間相對較長,不會出現市場尚未完全復蘇,政策就過快退出的局面。
按照9-11月的房價數據,在70個大中城市中有38個城市房價同比和環比均連續下降,這意味著至少有這38個城市可以取消首套房按揭貸款利率下限。中信證券認為,在經過幾輪評估之后,除個別城市外,對首套房按揭貸款利率的下限將會基本取消,直到市場全面回暖為止。
這種房地產政策模式的變化,也對應著未來房地產的新模式。國泰君安證券認為,驅動未來樓市走勢的,不再是過去的房企杠桿,而是切切實實的居民需求,逐步降低購房門檻、限制房企杠桿。對比新模式,舊模式就是房企的金融化,因此新模式一定會是房企去金融化,但作為對沖,居民的杠桿率一定會維持,讓實際的需求來驅動杠桿的放大,而非房企的融資環境來驅動。新模式就是需求主導樓市,當前動態調整首套房貸款利率,拉開了新模式的序幕。
Copyright @ 2008-2017 www.quitsmokingbayare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天下周刊網 版權所有
聯系我們:855 729 8@qq.com粵ICP備18023326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