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ite id="hcj0g"></cite>

      <rp id="hcj0g"><meter id="hcj0g"><p id="hcj0g"></p></meter></rp>
      <cite id="hcj0g"></cite>
      <rp id="hcj0g"></rp>
      滾動 要聞 宏觀 證券 產經 汽車 科技 評論 原創 地產 關注 生活 快訊

      天天快資訊:“專網通信”騙局余波:又一上市公司與隋田力多年合謀造假手法曝光 面臨強制退市風險

      2023-01-17 08:46:26      來源:證券時報

      “專網通信”騙局引發的上市公司危局持續發酵中。1月16日晚間,ST新海(002089)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又一起上市公司與隋田力長達多年的合謀造假案被揭開。

      ST新海還面臨強制退市風險。公告顯示,該公司2016年至2019年連續4年財務指標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ST新海股票將在1月17日停牌一天,自1月18日復牌起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資料圖片)

      2014年開始聯手隋田力造假

      《事先告知書》還原了ST新海參與“專網通信”騙局的具體路徑。

      2014年3月,ST新海董事長張亦斌與隋田力、鄭利彬、吳寶森、聶寶龍、吳予、胡海平等人入股成立蘇州新海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海宜信息)、 蘇州新海宜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新海宜電子),開展專網通信業務。

      公告顯示,張亦斌時任ST新海董事長、總裁,決定引入專網通信業務,知悉隋田力控制專網通信業務,亦知悉專網通信業務模式,其從2015年底起對業務開展過程中諸多異常跡象情形未采取措施,對隋田力、胡海平等人實際控制管理新海宜電子的業務主觀上采取放任態度。

      具體而言,專網通信產品的虛假生產加工及購銷,上下游、產品確定、合同簽訂、資金支付、虛假實物流轉都由隋田力操控,相關業務構成虛假銷售循環。更多內容請看《》

      ST新海、新海宜電子雖然簽訂了相應的采購銷售合同,但對于合同所列的產品是否有真實用途并不清楚,實際僅通過為專網通信業務提供融資而獲取固定收益,對外披露為銷售硬件產品的主營業務存在虛假記載。

      此外,在實施專網通信業務的過程中,新海宜電子自2014年3月至2019年8月31日納入ST新海合并報表范圍。但最新監管罰單顯示,上市公司并未實際控制新海宜電子。并且,“專網通信”騙局核心人物隋田力,通過代持手法隱匿于背后。更多內容請看《》

      經查,新海宜信息和新海宜電子的股東存在代持情況,穿透合并計算后,隋田力持股占比最高。此外,新海宜信息、新海宜電子設立目的就是從事專網通信業務,該業務即由隋田力主導。

      目前,ST新海的主營業務顯示為通信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IDC業務,鋰電材料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業務。去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4億元,同比下降19.85%。凈利潤為987.1萬元,同比增長112.30%。

      虛增利潤總額5.63億元

      前述虛假自循環貿易的影響如何反映在報表端?

      監管罰單顯示,2014年至2019年上半年,ST新海通過參與隋田力主導的專網通信虛假自循環業務,合并報表層面虛增銷售收入共計37.41億元,虛增銷售成本共計32.18億元,虛增利潤總額共計5.63億元。

      具體操作上,2014年至2019年8月31日,ST新海通過直接和設立子公司方式參與專網通信虛假自循環業務。

      其中,ST新海本部開展的專網通信業務無實物流轉,僅是合同、單據及資金上的流轉,其形成的收入、利潤作為正常硬件產品銷售收入、利潤予以確認。新海宜電子作為實際由隋田力控制的公司,通過開展虛假自循環業務虛增銷售收入、利潤。ST新海在不實際控制新海宜電子的情況下,仍將該公司專網通信業務形成的收入和利潤并表,從而虛增收入、利潤。

      2019年9月新海宜電子不再并表后,ST新海通過確認新海宜電子專網通信自循環虛假業務投資收益,虛增2019年利潤。

      針對ST新海前述跨越新舊法的信披違法行為,證監會擬決定:

      對ST新海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400萬元罰款;

      對張亦斌給予警告,并處以200萬元罰款,鑒于違法情節較為嚴重,證監會還對張亦斌采取10年證券市場禁入措施。

      另有6名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也被給予警告,以及一定金額的罰款。

      或面臨重大違法強制退市

      根據《事先告知書》查明涉嫌違法的事實,ST新海2014年至2019年年報及2019年半年報存在虛假記載。

      經測算,ST新海2016年至2018年實際凈利潤均為負值,2019年虛增利潤總額6495.11萬元。公司2019年扣非后凈利潤為負值,2019年財報被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公司2016年至2019年連續4年財務指標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情形。

      根據相關規定,如ST新海后續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公司觸及重大違法類強制退市情形,其股票將自披露收到行政處罰決定書之日起開始停牌,深交所將在公司披露行政處罰決定書后15個交易日內,作出是否終止上市的決定。

      ST新海表示,將全力配合證監會的相關工作,并積極行使聽證或進行陳述、申辯等合法權利。截至目前,公司生產經營正常。公司就本次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行為向廣大投資者表示誠摯的歉意;將吸取經驗教訓,加強內部治理的規范性,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并嚴格遵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

      此外,1月16日晚間,深交所迅速向ST新海發出關注函,要求公司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期間,每五個交易日披露一次相關事項進展情況,并就可能被實施重大違法強制退市進行風險提示等。

      回溯前情,一度震動A股市場的900億“專網通信”騙局,已逐步進入追責階段。2021年5月,上海電氣突告87億應收賬款爆雷,此后,一個以專網通信業務為幌子的隱蔽融資性貿易網絡浮出水面。過去一年多時間,十余家涉專網通信業務的A股公司相繼被立案調查。

      去年11月以來,*ST澤達、合眾思壯、*ST凱樂、ST宏達等公司已先后收到證監會《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其中,拉開了“專網通信”騙局大幕的上海電氣也已收到罰單。與此同時,隋田力的隱藏身份也浮出水面,其通過股份代持隱匿于ST宏達幕后,系該公司未披露的原實控人,隋田力也由此遭到監管重罰,在該案例中被給予警告處分,并被罰款1000萬元。

      除了領受“罰單”,部分公司還陷入了退市危局,如華訊方舟已黯然退市,同樣涉嫌專網通信業務造假的*ST凱樂已集多重退市風險于一身,或為今年滬市首家退市公司;*ST澤達也已發布多份退市風險提示公告等。

      (文章來源:證券時報)

      標簽: 強制退市 專網通信

      相關閱讀

      今日推薦
      精選圖文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

      Copyright @ 2008-2017   www.quitsmokingbayare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財經天下周刊網 版權所有   

      聯系我們:855 729 8@qq.com粵ICP備18023326號-5

      快三彩票平台